都说“血瘀要活血”,于是丹参、三七、红花轮番上阵,可为啥有些人吃了半天,血里的“老油垢”还是清不走?中医甩出一句金玉良言:“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凝。”你光知道“通”,却忘了“推”:气才是血的“搬运工”!
图片
想象一下,血管是条河,血是水,气就是风。没风,再怎么搅水,它也流得慢,淤泥沉底。
图片
所以,化瘀的最高境界,不是猛通,而是补气,让“东风吹战鼓擂”,血液自己就跑起来了。
图片
这可不是瞎说,《医林改错》里的补阳还五汤,就是王清任老爷子用“补气法化瘀”的巅峰之作。
图片
方中黄芪一上来就是120克(初用可从6克起步),专补元气,气足了,血自然“乘风破浪”。配合当归尾3克、赤芍3克、川芎3克,活血不伤正,专治中风后半身不遂,根子就在“气虚血瘀”。
图片
为啥补气能化瘀?因为气有“推动力”。心气虚,心跳无力,血流缓慢,易成瘀;脾气虚,统血无权,血不循经,也成瘀;肺气虚,宗气不足,百脉无主,还是瘀。所以,见到乏力、气短、说话没劲、舌淡胖有齿痕,别急着活血,先补气!
图片
黄芪6克泡水,就是最简单的“气动力启动器”,归肺脾经,补气升阳;党参6克健脾益气,让“气血生化有源”;再加一点点柴胡3克,升提气机,把清阳送上头,全身都精神。
图片
当然,也不是所有血瘀都靠补气。气滞血瘀要疏肝,用柴胡3克、香附3克;寒凝血瘀要温阳,用桂枝3克、炮附子3克(久煎);只有气虚血瘀,才最适合“补气为先”。
图片
治血瘀,别当“莽夫”,要做“智者”,先摸清病因,再出手,补气化瘀,就像给老牛拉车加了台小马达,既省力,又长效。毕竟,气顺了,血自然就“跑”起来了!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悦网配资-倍悦网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评测网-低息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