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巴勒斯坦到底是不是一个国家?这问题要是搁饭桌上来一句,估计能把火锅都聊糊。”一句话抛出去,旁边那位刚涮好的毛肚都忘了沾料,直接问:那联合国都认它了,咋还有人不认?
先别吵,咱们把事实一样一样摆开。国际刑事法院、国际法院这俩大佬,几十个法官坐那儿琢磨几十年,硬是没敢给巴勒斯坦盖章说“你就是国家”,也没说“你肯定不是”。这事儿吊诡吧?就跟老板年会抽奖,红包塞你手里了,偏不说里面是一百还是一千,让你自己猜。
但另一头,巴勒斯坦人民想建国这件事,国际法院倒是明晃晃写了两次:这是人家的权利,谁也拦不住。就跟隔壁家老王说孩子想考清华,别人可以不给钱不报班,但不能拦着孩子报名。
有人跳出来说:巴勒斯坦没站稳《蒙得维的亚公约》那四根柱子:常住人口、固定领土、政府、外交能力。听着像户口本、房产证、公司执照、朋友圈全不全。可问题来了,谁家刚创业就五证齐全?当年马耳他骑士团连块像样的写字楼都没有,外交照跑;梵蒂冈的面积还不如一个大学城,不妨碍人家发护照。
怎么解释?一句话:国际社会愿意给“补票”。你缺啥,大家投票、承认、签条约,一圈操作下来就把空位填上。就像新开的奶茶店,就算今天还没招牌,明天整条街帮你在朋友圈吆喝,照样有人排队。
再把时间线拉长,35年前,国际法大牛詹姆斯·克劳福德在文章里写“巴勒斯坦要建国还早着呢”。现在回头看,他要是刷微博,估计自己都忍不住删帖。为啥?当年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两只手数得过来,如今一百四十多个,占了联合国会员国快八成。这速度,比团购打折还猛。
忽然又有一封“法律专家联名信”跳出来说:英国要是敢承认巴勒斯坦,那就不是“早不早”的问题,而是“违反国际法”!听着像学校保安拦你,说进校门左脚先迈进就违纪,让人瞬间黑人问号。
咱们把逻辑拆碎:国际法里确实有“禁止承认”的场景,那就是把别人的房子硬说成你兄弟的,比如硬生生把一个主权国家的一部分割出去另立门户,那才叫侵权。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压根不是这种关系。国际法院原话:以色列自己持续占领巴勒斯坦的地,才让巴勒斯坦的“政府有效性”老不达标。这就好比你家邻居把车位占了十年,然后站出来说你车技不行,所以你没资格办行驶证。
换句话说,以色列一边说不给你建国的空间,一边吐槽你建国条件不够,双标得明目张胆。英国要真点头承认巴勒斯坦,最多算在拉锯战里往对面推一把,谈不上欺负谁。
更有意思的是,那封联名信的作者们,对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三个字缄口不提。不是忘了,是刻意留白。因为一旦承认这权利,后面所有的“你不达标”就瞬间软了。权利是1,其他条件是后面的0,没有前面的1,后面再多0也白搭。
再说国际社会的集体行动。去殖民化那几十年,多少新独立的国家政府弱到连税务局都没有,边界画得跟麻花似的,可大家一样请进联合国吃饭。为啥?因为大家心里门儿清:被殖民的老百姓先得自己说了算,其余可以慢慢补作业。轮到巴勒斯坦,同样的剧本却突然有人喊停,这不就是大型双标现场?
还有人担心:英国真承认了,会不会得罪美国?会不会被以色列贸易报复?这些担心很现实,但跟“违不违法”是两码事。违法不违法看条文,不是看脸色。就像你在公司按流程请假,老板再不爽,也不能说你“旷工”。
把镜头再拉近。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现在是非会员观察员国,地位确实尴尬,有点像演唱会的站票观众:票是真的,也能跟着唱,但内场座位没你份。可别忘了,站票也是官方渠道买的,不是黄牛手里收的。站久了,加钱升前排的例子多得是。
况且,每一次新的承认,就是把“站票”往“内场”推一步。法国、西班牙、爱尔兰都陆续点头,加拿大议会也投票通过,别看政府还扭扭捏捏,风向早就从“早着呢”变成“快了快了”。英国要是下个决定,那不过是顺势踩一脚油门,而不是掉头逆行。
写到这儿,火锅都快干了。回头看看桌上那堆空盘子,你会发现:其实没人真在乎你毛肚涮几秒,大家只想图个痛快。巴勒斯坦是不是国家,国际法条固然绕口,可说到底,就是把“巴勒斯坦人民能不能自己说了算”放到桌面上。只要这问题不给答案,所有的“太早”“不够格”都像耍赖。
把道理说到这儿,也甭用“总结”“展望”那种八股。咱就一句话:如果世界上四分之三的国家都在“违法”承认巴勒斯坦,那这法律,是不是该打个补丁了?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倍悦网配资-倍悦网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评测网-低息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